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深藏功名战贫穷,初心如磐写忠诚

发布日期:2023-02-20   来源:   点击量:

他在新婚后的第五天就加入了人民军队;朝鲜战场上,他扛起90多斤重的弹药箱冲上阵地;战争结束回国后,他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女儿想去城里上班,他却把女儿留在家里种地;晚年的他,对自己的志愿军军装爱不释手。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



(图源:人民日报)

孙景坤(1924年10月20日-2023年1月7日) ,男,汉族,辽宁庄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

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长沙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和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孙景坤参加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作战、坚守阵地,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7月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0年10月14日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孙景坤“七一勋章”。2021年7月,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孙景坤被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23年1月7日,孙景坤因病医治无效,于11时42分在辽宁丹东逝世,享年98岁。

生命,与祖国相连

穿越连绵的高山,鸭绿江一路奔涌,绵延千里汇入浩瀚的黄海。江海交汇处,巍然矗立着一座风景如画又历史厚重的英雄城市——丹东,这里是孙景坤的家乡,也是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祖国战略后方的最前沿。70多年前,孙景坤就是从这里踏上军旅生涯,并由此开启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1948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的妻子,参军入伍,并随40军119师357团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1949年年初,孙景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轻时的孙景坤  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来的孙景坤和战友星夜兼程,集结在安东(今丹东)待命。部队驻地离家乡不到2.5公里,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从未提出回家看看。直到战争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没好利索,再次过江奔赴前线。



(图源:CCTV-4《国家记忆》之《功勋孙景坤》)

当年打了多少仗,孙景坤已经无法记清,但有一场激烈的战斗却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美军在大批飞机、坦克、火炮配合下,疯狂发起进攻,阵地一片火海。孙景坤和战友拼死阻击,一连击退敌人多次反扑,守住了阵地,但伤亡很大。“那场战斗打下来,好多战友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每当想起并肩作战的战友,老英雄都会眼含泪水。

硝烟散去,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三别家乡、三次渡江,他把生命与祖国相连,践行着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许党报国之志。



(图源:CCTV-4《国家记忆》之《功勋孙景坤》)

1月8日,某红军旅官兵爬冰卧雪战严寒,缅怀老英雄,追忆峥嵘岁月,激发练兵热情。“老英雄与世长辞,但老英雄的精神万古长青,我要继承发扬孙景坤老英雄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淡泊名利,一心为党和人民作贡献。”某营教导员李华成说,“英雄从未远去,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用我们的训练成果,守好我们的大好河山。”

奉献,永不会停止

在孙景坤的许多军功章里,“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是他最珍视的一枚,但却鲜少拿出来示人。他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



(图源:CCTV-4《国家记忆》之《功勋孙景坤》)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他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从战场归来的孙景坤深受村民的信任,成为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生产队队长。从此,他带着村民修坝种树、种粮种菜,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山城村的一条河常年发水,孙景坤与乡亲一起拦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用肩膀扛,运送土石,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山城村党委书记邱大鹏回忆说。

当了大半辈子生产队队长,他让家乡两座荒山披上绿装,治服了危害山城村的大沙河,向涝洼地要回了百亩良田,让近百户村民走上富裕路。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像打仗一样不要命地劳作,只有他自己清楚,国富民强才能不被欺凌,他在做着一滴水也能折射阳光的事情。

回乡务农的日子里,他从不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对父亲的功绩一无所知。象征着荣誉的军功章被他压在了箱底,包在一条写有“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毛巾中。

和平是用鲜血换来的,孙景坤始终觉得,任何对功名利禄的贪恋,都是对牺牲战友的亵渎。他刻意地隐瞒战功,努力工作,以自己的方式寄托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

直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和资料的时候,孙景坤考虑再三,毅然把珍藏几十年的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的老照片捐献出来,他的事迹才广为人知。那枚尘封的军功章,也再次被翻找出来。



(图源:中国军网)

回乡务农几十载,孙景坤始终甘守清贫,只懂吃苦,不知享受。几十年如一日,他时时以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似乎从没脱过军装。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你本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为啥非要隐藏军功,这么拼命地干?“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是不愿回忆起那段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大女儿孙美丽道出了老人隐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

当年孙景坤栽下的板栗树,如今大多数树龄已经超过60年。那些美味的果实,滋润着山城村人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真得好好感谢孙景坤。”山城村村民刘玉慧说。

初心,被时代铭记

“他对别人大方,对家里人却很‘抠’。年轻时他把好处都给别人,家里人受了不少委屈。直到后来我们才明白:他经历过生死,是在替战友活着。”这是子女眼中的老父亲孙景坤。

“他参加革命除了带回一些奖章和一身伤疤外,没拿一丝好处。他没想过啥叫吃亏,也没想过要在和平年代‘捞’点什么。”这是村民心中的老生产队队长孙景坤。

“他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把自己摆在最后。”这是村干部口中的老英雄孙景坤。

坚守初心的人,注定会被时代铭记。如今的辽东大地,老英雄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精神让青年一辈铭记于心,薪火相传。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告别军旅,初心不改,坚守使命。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老英雄孙景坤,一路走好!

【注】本成果为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批实践项目(编号:2022WSYJ100287) 阶段性成果。



(作者:学生第二党支部 刘甜甜)

(审核:姚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