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本科教育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
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以下简称上轮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评估导向的变化
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评估内涵的变化
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3评估类型的变化
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
4评估方法的变化
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突出评估为学校服务。
5评估功能的变化
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1 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
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统筹谋划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引导高校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抓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
2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务,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40年实践证明,评估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核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研制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要的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是加快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的紧迫任务。
3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
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显,评估理念标准已在高教战线形成广泛共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4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评估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保障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制,本科评估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国际组织治理高等教育的通用手段。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运用评估改善高校教育教学,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普遍建立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开展课程质量评估、专业质量认证、院校评估、教学评价、科研评估等质量评估工作。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质量保障需要,体现了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共性趋向,有利于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机统一,相融互促。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导思想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
3深化评估分类改革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积极构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
01坚持立德树人
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
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
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02坚持推进改革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
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03坚持分类指导
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
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04坚持问题导向
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意见
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05坚持方法创新
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
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
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的举措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破立并举,将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作为考察重点,提出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在评估工作中旗帜鲜明地强调立德树人评估导向,加强对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考察。
1强化学校内涵评价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判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在办学指导思想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立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机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在领导体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
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突出教书育人实绩。
3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完善“五育”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获得感,从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转变,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
4强化多元主体评价
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境外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参与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第一类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审核重点38个;第二类设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8个。具体特点如下。
01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
第一类审核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三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02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
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0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
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04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
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创新之处
1. 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
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
2. 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
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实现一校一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
3. 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
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
4. 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
构建了“1+3+3”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常态资源、学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让评价体系“立起来”。
来 源丨pp电子游戏试玩平台教务处
审核|刘一静